本报道通过对浦东联洋、静安临汾、徐汇田林等12个典型社区的深度调研,结合上海市住建委、民政局发布的权威数据,从设施配置、服务供给、居民满意度三个维度,全面评估上海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建设成效。


【社区观察组 首席记者张明】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,上海全市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覆盖率已达92%,较试点初期提升47个百分点。在虹口区某社区,居民步行8分钟可达社区食堂、健身中心、托育点和社区卫生站;在浦东新区某大型居住区,社区文化中心每周举办32场文化活动...这些变化正在重塑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半径。

■■■ 设施配置升级 ■■■
1) 基础服务设施:
• 社区食堂(覆盖率98%)
• 便民药店(覆盖率95%)
• 健身场所(覆盖率89%)
• 托育机构(覆盖率76%)

2) 特色设施:
上海娱乐 - 长者运动之家(新增213个)
- 社区书房(新增185个)
- 共享厨房(试点42个)

■■■ 服务能级提升 ■■■
1) 服务创新:
▶ "一卡通"智能服务系统
▶ 社区规划师参与机制
▶ 数字化预约平台
上海夜生活论坛 ▶ 错时共享停车方案

2) 典型案例:
- 静安区"社区服务综合体"模式
- 徐汇区"嵌入式养老"实践
- 浦东新区"青春社区"计划

■■■ 居民体验改善 ■■■
1) 满意度调查:
上海龙凤419 • 生活便利度(4.8分/5分)
• 环境舒适度(4.6分/5分)
• 服务丰富度(4.5分/5分)

2) 行为变化:
- 社区内消费占比提升至63%
- 平均通勤时间减少18分钟
- 社区活动参与率提高55%

(数据来源:上海市住建委2025年社区生活圈评估报告、市民政局社区调研数据、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报告)